羊城晚報訊 記者何裕華報道:羊城晚報記者昨天獲悉,廣東八和會館、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、廣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廣州市戲劇家協會將於6月20日上午聯合舉行《圖說薛覺先藝術人生》敬贈儀式。該書由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、中山大學名譽博士、清華大學顧問教授梁潔華出資贊助,由廣東八和會館與香港一齣版社聯合編寫,以紀念薛覺先誕辰110周年。不過,有廣州市民與嶺南文化研究者對本次系列紀念活動頗有微詞。
  廣東八和會館表示,除了《圖說薛覺先藝術人生》,紀念薛覺先誕辰110周年的活動還包括5月24日舉行的薛覺先首本名曲、戲表演,接下來的相關展覽和研討會等。
  不過,早前在南方劇院舉行的薛覺先紀念演出活動,被不少市民詬病,他們認為“只有拼湊的薛戲,沒有薛腔”。媒體人、專欄作家、粵調說唱文學研究者鐘哲平向記者表示,薛覺先紀念演出“只是隨便唱幾首曲,一臺完整的戲都搭不起來”,“同是紀念演出,最近在北京舉行的紀念程硯秋誕辰110周年活動就不一樣。總的來說,(北京)氣氛好,票價高,觀眾多。粵劇望塵莫及。”鐘哲平說,“第一晚遲小秋唱完,程硯秋的三兒子程永江還上臺致辭。程派弟子歷來多爭端,但這也是好事,說明瞭繁榮。人家紀念前輩,能拿得出幾台完整的戲,代表作沒有失傳。每個弟子又有好多學生,都能上臺,範兒十足。”
  認為粵劇薛腔沒有傳人來傳唱薛戲作紀念的,還有資深粵劇戲迷、嶺南文化研究者羅韜。京劇的唱腔和派別基本都有傳人,脈絡清晰,但粵劇就不註重腔派傳承,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。“傳承不僅讓流派保留下來,也會把前輩的戲迷都承繼過來,這樣戲曲才能有市場,才能生生不息。”羅韜認為,粵劇流派傳承弱化的原因,新戲唱腔無韻味的原因,是嶺南戲曲界要認真探討的問題。
  何裕華  (原標題:粵劇流派傳承弱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33iky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